(資料圖)
一份最新的報告為我們觀察城市住房空置情況提供了一個視角。
8月5日,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我國28個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為12%;住房空置率隨城市能級依次遞增,一線平均7%,二線平均12%,三線16%。
經濟導報記者從該報告調研的重點城市住房空置率概況中看到,濟南、青島的住房空置率均低于二線城市平均水平。
有房地產市場業內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住房空置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城市對房地產市場‘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實得比較好,大家買房主要用來自住,而不是投資,所以空置的比較少,同時也說明這些城市的自住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據悉,上述報告重點研究了國內28個城市的3萬個小區,基于貝殼平臺交易數據,結合對5萬經紀人的調研結果,橫向比較各城市的住房空置現狀。
對于空置住房的定義,國內外并無統一標準。此次調研將3個月以上無人居住的住房定義為“空置住房”。
貝殼研究院提到,從宏觀層面分析,購房門檻、老齡化程度、租金回報均會影響住房空置率變化。國內研究表明,當老齡化達到一定程度(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8%),住房需求會下降。
貝殼研究院還分析稱,在微觀層面,樓齡和物業類型是影響小區空置率的兩大因素。老舊小區的空置率較低,因為大部分老舊小區通常都位于市中心,交通配套都比較便利,住房需求比較旺盛,導致很少有住房空置。反觀次新小區,業主通常出于裝修或通風等原因不著急入住,購買新小區的投資客也不以居住為目的。此外,從地理位置來看,次新小區多位于離市中心較遠的郊區,小區配套不齊全,出租或出售的難度相對較高,因此住房空置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