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觀點網訊:11月15日,于領展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聯合主辦專題論壇“后疫情時代的商業運營與創新”上,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馮應謙就"疫情與香港市民消費行為"市場調查及分析,調查發現,香港到實體店消費仍然是主流。
調查于今年6月1至22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電話訪問,訪問對象為1005個15至于75歲的香港居民,調查發現,疫情下,市民較多花費在日常必需生活用品及餐飲服務上,而較少花費在休閑娛樂服務及體驗上,而疫情平復后,較多市民預期會進一步增加花費在餐飲服務上,也會增加花費在休閑娛樂服務及體驗服務上,同時,香港市民預期總體消費也會增加。
調查發現,在疫情平復后,高學歷及高家庭收入的市民較傾向會增加花費在餐飲服務和休閑娛樂服務及體驗上。而疫情下,香港市民網上購物與到實體店購物的比例平均大約為三比七,有別于內地,在香港到實體店消費仍然是主流,馮應謙認為,這可能是與香港交通比較方便有關。在疫情后,不少市民更預期,會增加到實體店鋪消費。針對實體店消費,最多市民表示最重視"購物體驗",其次是"價格",而較年輕、高學歷、高家庭收入的市民較多傾向注重購物體驗。